登錄 退出 注冊
林章凜 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茍利軍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科院大學天文學教授
邢立達 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
付巧妹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朱廷劭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
黃偉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
李蘭海 天山積雪雪崩研究站站長
劉曉健 復旦附屬腫瘤醫院 化療科副主任醫師
朱英杰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
龐之浩 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楊茂君 清華大學教授
馬冠生 北京大學教授
疫情常態化下的“理性防疫”和次生災難防范
|疫情常態化下的“理性防疫”和次生災難防范 疫情的災害包括的不僅是病毒帶來的直接健康威脅,還有對于醫療擠兌、經濟停滯、人心低迷的次生災害,任何一場疫情恐慌所造成的損失遠遠大于災難本身。尤其是在全球各個國家面對疫情在觀念和措施上有著巨大差異的前提下,我們應該學會科學、合理、全面的認知并應對這場全球共同的災害。
“超級病毒”為何多數源于蝙蝠?
在過去的25年中,發生了多種由蝙蝠傳播的病毒或可能的蝙蝠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爆發。已知蝙蝠體內攜帶超過80種病毒,蝙蝠為什么會攜帶如此多的致命病毒?它們自身為何不會遭受病毒侵襲?從蝙蝠身上,我們又能學到哪些抗擊病毒性疾病的策略?
免疫系統如何才能戰勝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流行肆虐,是因為人類免疫系統不足以抵抗這一病毒嗎?疫苗誘導免疫保護背后的免疫學原理是什么?免疫系統紛繁復雜的細胞、分子組分背后,有怎樣的生物學邏輯?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數據隱私?
徐穎北斗脫口秀系列:北斗系統的7個“3”
董晨:免疫疾病與免疫治療
微博:科學探索
微信:新浪探索